首页 > 健康知识健康知识
关于哮喘的这些误区,你应该知道
2025-05-13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

哮喘作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规范治疗是避免急性发作、保护肺功能的关键。然而,许多患者因常见误区、用药依从性差或吸入技术错误,导致病情反复。

为什么吸入治疗是哮喘的“核心武器”?

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而吸入药物能直接将抗炎成分送达气道,快速起效且全身副作用小。然而,全球约50%的患者未能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导致疗效大打折扣。

常见误区:

1.吸入激素会成瘾,伤身体

真相: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直接作用于气道,剂量仅为口服激素的1/100,全身吸收极少,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

建议:吸药后及时清水漱口,可减少口腔真菌感染等局部副作用。

2.没症状就可以停药

真相:哮喘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症状消失≠炎症消除。随意停药可能导致炎症“死灰复燃”,增加急性发作和肺功能损伤风险。

建议:需根据医生指导逐步调整剂量。

3.急救药多用几次,效果更好

真相:急救药仅用于急性发作,控制药物才是预防发作的根本。频繁使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可能掩盖炎症进展,延误治疗,甚至增加猝死风险。

建议:若每周使用急救药>2次,或每月夜间憋醒≥1次,提示哮喘控制不佳,需调整控制药物方案。

4.吸入操作简单,不用学就会

真相:错误率高达80%。研究显示,超半数患者存在吸入技术错误,如未充分呼气、吸药后未屏气、装置清洁不当等,导致药物沉积不足。

建议:每3个月请医生或护士检查吸入技术,不同装置(干粉、软雾)操作差异大,需针对性指导。

5.儿童哮喘长大自然会好,不用长期治疗

真相:部分缓解≠治愈。约30%-50%的儿童哮喘可能随年龄增长症状减轻,但气道高反应性可能持续存在,成年后易复发。儿童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导致肺发育受限,成年后肺功能低于正常人。

建议: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定期随访,避免剧烈运动或过敏原暴露诱发发作。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