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知识健康知识
小小“石头”引起天旋地转 关于耳石症的这些这些知识你了解吗?
2024-11-26 来源:耳鼻喉科 李臻

有些眩晕的患者会到耳鼻喉科就诊,因为他们认为“耳朵里的石头掉了”,自己很可能患上了耳石症。

“耳石症”是俗称,其专业的叫法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这种晕一般会持续20秒至4分钟。我们人体的耳朵内有管理平衡的器官:椭圆囊、球囊以及三对半规管,它们感受人体自身的姿势和运动状态,在保持身体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在椭圆囊和球囊的囊壁上,附有碳酸钙结晶,称为耳石。如果耳石脱落不慎坠入半规管里,患者坐起、躺下或者翻身转头的时候,耳石的移动就会刺激半规管内的壶腹嵴,产生剧烈的眩晕。因此,耳石症病人通常在卧床休息、翻身或起床坐起时发病,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不敢睁眼视物,并常伴有恶心呕吐,十分痛苦。老年性衰老、内耳供血不足、迷路震荡、中耳炎、耳部手术和前庭动脉前支阻塞等原因均可引起耳石脱落。

人两侧耳朵内各有三个半规管,后半规管、上半规管和外半规管,每个半规管均可发生耳石症。因此,耳石症可分为后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外半规管耳石症和二个或多个半规管同时受累的混合型耳石症。在耳石症病例中,后半规管耳石症最常见,其次为外(水平)半规管耳石症,上半规管耳石症最少。在临床上,有经验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可以通过简单的位置试验,根据眩晕发生时病人头的位置及眼球震颤来明确诊断,并判定是哪个半规管受累。原理就是当头的位置使某个半规管与地面垂直时,该半规管内的耳石就会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刺激半规管内管理平衡的神经细胞而发生眩晕。

临床上,耳石症常被误诊为脑血管性眩晕、颈椎性眩晕而给予不恰当甚至过度的检查和治疗,给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一旦发生眩晕,建议尽快找有经验的耳鼻咽喉科医生就诊。

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现在已经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治疗或者机器复位,该方法不需服药,立竿见影。医生根据不同类型的耳石症,给予不同复位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到半规管的耳石重新回到椭圆囊,病人自然就不会头晕了。后半规管耳石症的复位方法有Epley法、Semont法。水平半规管耳石症有barbecue翻滚法和Gufoni复位法。多数患者经过1次复位治疗即可治愈,治疗后当天和次日部分患者仍有轻微症状,48小时后症状基本消失,如不消失可重复治疗。个别患者还有复发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这个眩晕容易复发,患者有的会恐惧躺在床上,在这里我们再科普一下,如果出现眩晕第一时间就诊医院,经过专业的判断,排除中枢性问题后,经过手法复位大部分患者可以康复,不过康复后也要注意休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饮酒、喝浓茶、喝浓咖啡等,否则这个“疯狂的石头”一定会再此干扰你的生活。目前,烟台山医院耳鼻咽喉科设有专门的耳内镜检测设备,电测听、声阻抗、眼震电图,近几年来科室已经成功为1000多位的耳石症患者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难题。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短期内有过耳石症,日常应该避免剧烈活动以及急剧的体位变化,如打篮球、陡然起身等,等待病情好转后,可以慢慢从事体育活动,对于容易摔倒的人日常走路是建议有人陪同,睡觉时应根据病情采取特定睡眠体位如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患侧,可缓解症状及预防疾病复发。另外有效的前庭康复训练,也可以有效预防复发。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