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知识健康知识
小小疫苗保健康—疫苗接种知识科普
2023-09-04 来源:健康中国

疫苗接种伴随我们的成长,今天让我们走近疫苗接种,看看疫苗接种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又应当知道些什么?

一、接种疫苗能够预防疾病

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当一些细菌或病毒(抗原)侵入到我们体内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一种对抗它们的物质(抗体)。事实证明,接种疫苗能够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是对抗传染病最简单、可靠的方式!

二、分清减毒疫苗与灭活疫苗

减毒疫苗与灭活疫苗最大的区别在于致病菌的毒性,一个是被减弱,另一个是被灭活。

1.减毒疫苗中的病原体经过培养繁殖后毒性会大大降低,打进人体内后,立刻会被免疫细胞“制裁”。

2.灭活疫苗中的病原体则是直接被剥夺了致病能力,但打进人体后仍然会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制裁”。

减毒疫苗是使病原体的毒力下降后制成的,灭活疫苗是完全消除病原体的毒力后制成。

三、疫苗需经受过重重考验方能投入使用

首先,疫苗注册上市要经过一系列的临床研究,临床试验一般分Ⅰ、Ⅱ、Ⅲ期,疫苗上市后还要在更大的人群里进行广泛性评价研究。上述任何阶段的任何研究结果,若提示疫苗存在不能接受的风险和安全性隐患,都将不能获得批准,或者被撤销已获得的批准文号。
    其次,疫苗生产时还有一系列质量管理规范,在上市使用前要执行严格的批签发制度,药品监管部门还要对疾控部门和接种单位的疫苗实行飞行检查(指事先不通知被检查部门实施的现场检查)。
    再就是疫苗储存和运输有一定的温度要求。在国际组织的帮助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下,我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冷链系统,覆盖到了各个乡村,疫苗的储存和运输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且实行温度监控。
    最后,我国还实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制度。

四、接种疫苗不等于百分百不得病

虽说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但成功率并非100%,大多数疫苗的保护率在80%以上。也就是说,疫苗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也有少数人在接种后没有起到保护作用,仍有可能会发病。有些受种者自身免疫应答(指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能力低下,可能会导致接种疫苗后免疫失败。但大量研究表明,即使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发病,他们患病后的症状也比不接种的人轻很多。

五、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和异常反应要分清

1.不良反应是指受种者产生的局部红肿、疼痛、硬结、发热及乏力等症状,这是由疫苗的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不会引起受种者的组织器官和功能损害。

2.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造成受种者出现组织器官和功能损害,它的发生率极低,仅在少数人身上出现。

以下情形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1)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2)因疫苗质量问题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3)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而造成的损害;

(4)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5)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没有如实提供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6)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