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只身来到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亲身见证了医院一步步发展壮大,从一个不过千张床位的三乙医院发展到如今近3000张床位的知名三甲医院。2012年,因工作需要,我从消化内科调入急诊科,从此,我和急诊结下了不解之缘。众所周知,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的前沿阵地,无数生命在这里起死回生,在这里可以听到此起彼伏的出诊警铃声,可以零距离目击死神的狰狞可怕,可以看到患者求生的无助眼神,生死时速的现实剧情几乎每天都在抢救室上演。而在患者获救的背后,无数急诊人付出了他们全部的精力与情感。
这十年,我深刻体会到急诊人每天就是要和病魔一决高下、和死神争分夺秒,让生命在全力以赴中获得尊严。疾病是残酷无情的,生命有时是脆弱无助的,而急诊人是有热血温度的,我们急诊人幸福于患者的起死回生,悲伤于生命的无力回天,但无论是幸福还是悲伤,都必须坚持和病魔战斗,并努力夺得胜利。
这十年,我救治的急危重患者已有几千人,虽然在与死神的搏斗中有输有赢,但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决不放弃任何一次给病人生还的希望。我曾经因为一个年轻的生命抢救无效而痛哭流涕,也曾经因为成功复苏一个心脏骤停的老人而自豪呐喊,曾经为气管插管中小小的失误而内疚自责,也曾经为急救大赛取得的点滴荣誉而沾沾自喜……
这十年,我早已习惯了“前一秒风平浪静,后一秒惊涛骇浪”急诊节奏,每个急诊人都需要有过硬的急救技能和优秀的综合素质陪伴前行。记得一个前辈曾说:你爱一个人,就让他到急诊,他会在千锤百炼中快速成长,把优秀成为习惯而独当一面;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到急诊,他会因工作懈怠而焦头烂额,投诉缠身致夜不能寐。这十年我深刻体会急诊急救确实辛苦不容易,但绝对是磨炼年轻医生茁壮成长、提升综合能力的风水宝地。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华夏大地,病毒无情人有情,众志成城战疫情!我和同事纷纷主动请缨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南院急诊科除了承担急诊日常危重症抢救工作,还担负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任务,是医院阻击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全科急诊人不畏风险、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们承担着救护车出诊接送发热危重患者的重任,以往这些都是普通的急救任务,但在“谈热色变”病毒肆虐的疫情期间,却凸显了急诊人平凡中的伟大,鲁东大学一位老人两次高烧病危,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都是我们用救护车把他接到医院救治,擦身端尿,喂水喂饭,不怕脏累、无微不至的照顾感动了子女,老人痊愈后,子女多次到医院表达感激之情。其实这样感人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温暖每天都在传递,如同水滴落入心盘,最终凝聚成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
2022年12月,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感染的阳性病人数量急剧增多,从12月11日开始,短短几天,我科医护阳了7人,工作中确实遇到了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但我们深知,作为人民群众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这个时候绝不能退缩!急诊人发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的抗疫精神,大多数同志连续奋战在一线,有的症状不明显的“阳”医生轻伤不下火线,有的阳康转阴的同志不到隔离期主动申请返岗,有的年轻医生主动申请加班加点,我也连续25天吃住在医院,以科室为家,为生命护航,每个人都用实际行动满足危重病人的最大化救治需求。
从2020年初的逆行出征到2022年末直面病毒的分秒必争,从日落西沉到破晓黎明,从朝阳微露到暮夜星光,急诊科医护的脚步一路前行、从未停歇!三年1000多个日夜,我们始终坚守在救护车上、抢救室、留观室、输液室……24小时严阵以待,全天候风雪无阻,随时完成各类急救任务。每一位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都诠释着急诊人的使命和担当,常常来不及回想,也没有时间回忆,好多感动的人和事转瞬即逝,好多辛酸的苦累一笑而过,在疫情面前,即使再多的艰难困苦,也无法抵御急诊团队积极乐观的凝心奋发和勇毅前行。
这十年,我见证了医院发展巨变,尤其东院新院区搬迁后医院面貌焕然一新,三大院区齐头并进,就医设施设备齐全,也给急诊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急诊科条件简陋、设备短缺、人才匮乏,如今三个院区急诊科宽敞明亮、设备先进、功能完善,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及患者的就医满意度。
这十年,我很自豪能成为急诊这个大家庭的一员,医院是大家,科室是小家,我从入院时一个普通医生成长为科主任,从主治医师晋升为主任医师,离不开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信任,更离不开急诊科这块滋养我、陪伴我一起不断成长的沃土。
这十年,我个人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医院这个平台,医院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伟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鼓舞人心、让我振奋,我深刻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十年的和平稳定和快速发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这十年的继往开来和改革创新!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让我们欢欣鼓舞、豪情澎湃,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激励我们奋勇前行。何其有幸,生于华夏,何其自豪,业于盛世!我们是历史的参与者,更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和追梦人。
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新征程,新伟业,离不开豪情壮志,更少不了点滴的付出,如果你是一滴水,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丝清风,是否给人送来了清凉?作为一名急诊医生,当“常思个人努力关乎万家灯火,常想个人奋斗连着万千民生”,时刻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放在心间并付诸行动;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赓续精神血脉,厚植为民情怀,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奋斗诠释青春,用实干成就梦想,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十年来经历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人生难忘的回忆,医院的每一次发展都是祖国发展强大的缩影,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的每一点进步都影射着急诊人奋发踔厉、笃行不怠的步履。是伟大的祖国赋予我们医务工作者稳定幸福的生活,是医院提供我们一个体现价值、施展才华的平台,是科室让我们这群急诊人相识相聚并相知,我爱我的中国,爱我的医院,爱我的急救团队。
作者简介:孔令亭,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中共党员,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南院急诊科主任。2007年研究生毕业来烟台山院工作至今,先后在消化内科和急诊科工作,2012年调入急诊科工作至今,长期从事内科临床、急诊工作20余年,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期间先后在长征医院和西京医院进修学习,现为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胸痛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烟台市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美国心脏协会(AHA)BLS和ACLS高级指导老师。擅长内科急、危、重及疑难杂证诊治如急性胸痛、急性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急症、急性消化道出血、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各类休克、急性中毒等急危重症中西医救治。曾先后多次获评“烟台市青年技术岗位能手”“烟台市优秀急救工作者”等荣誉。先后发表SCI及中华牌论文10余篇,独著《新编消化系统危重症学》1部,副主编、参编著作3部,专利5项,近三年主持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