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前,一位产后1年多的宝妈来到烟台山医院北院区产后与盆底康复门诊就诊。这位妈妈是双胎妊娠,剖宫产术后1年余,自妊娠晚期开始出现耻骨联合分离痛、尾骶骨处疼痛,产后又出现双侧腰部疼痛,阴道有下坠感。宝妈月子期间全程卧床休息,两个孩子至今仍主要由保姆照看。原想通过休养让这些症状自行消失,没成想不但没好转,还有加重的趋势,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经查体发现患者体重指数超标,耻骨联合分离、盆底过度活跃+松弛性损伤,骨盆前倾,腰肌劳损。产后与盆底康复门诊为其制定了腰部雷火灸治疗、耻骨联合经皮电刺激治疗,盆底磁电联合生物反馈加手法按摩、骨盆理疗等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性治疗方案,经两个疗程的治疗配合家庭姿势训练、体重控制等,宝妈上述症状消失。后期还需继续减重,保持正确姿势及坚持家庭训练。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往因产后受风寒导致的关节痛、手腕部及脚后跟痛、头痛、身体发冷、出虚汗等传统“月子病”已明显减少。现在大多数“月子病”表现在盆底损伤导致的尾骶骨处疼痛、阴道排气、下坠感、便秘,咳嗽、喷嚏漏尿及尿频、尿急、尿不净,以及姿势不正确、骨盆前倾导致的腰肌劳损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烟台山医院妇女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张春晓指出以下原因:
1.妊娠期间,不断增大的子宫对盆底造成压迫,造成盆底肌松弛;孕期激素的作用,腰椎会变得不太稳定,加上骨盆前倾,腰曲增大,腰椎周围的肌肉在漫长的十月怀胎中变得异常疲劳。
2.顺产时阴道周围的肌肉、筋膜组织被过度拉伸及阴部神经受损,胎儿头部压迫局部组织,导致盆底松弛或过度活跃。
3.腹直肌分离,腹部肌肉变弱,导致腰背部肌肉代偿性使用。
4.产后不良哺乳、换尿布姿势,也是产后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预防产后盆底问题和各种疼痛,需要怎么做?首先,孕期及产后恶露干净后尽早行盆底肌训练加腹式呼吸,盆底肌训练已被证实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盆底疾病的方法,前提是必须坚持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每天至少150-200次训练坚持4个月才有效果;其次,生活中尽量减少增加腹压的行为,如搬重物、长时间抱娃、蹲位等,打喷嚏、咳嗽前收紧盆底肌;再次,虽然剖宫产短期内对盆底的伤害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激素水平的降低,体重超标等,同样会出现漏尿、阴道壁膨出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故对产后42天复查盆底肌弱、收缩不协调的妈妈还是建议产后康复治疗;最后,抓住产后4-6个月,这是产后康复的黄金时期,即使没有症状,筛查有问题也应该积极进行产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