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文化医院文化
读《月亮与六便士》有感
2022-12-01 来源:物资材料供应科 陈希望

初次看到《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只觉得“月亮”与“六便士”这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放在一块,碰撞出了不同的语言效果。翻开书籍,仔细阅读,与书中的情节联动起来,更觉得这个书名取得独到。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之作,讲述的是中年男子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工作与稳定的生活,抛弃家庭与妻儿,一心追逐绘画之梦的故事。或许现实中许多人会站起来愤怒地批判思特里克兰德身为丈夫、身为父亲的失职,只顾及个人的自由与梦想,这样的声音不在少数,但同时也有不少的人对思特里克兰德加以极大的赞赏,赞赏其身上反抗现实的精神,赞赏其身上莫大的勇气与信念。思特里克兰德在家庭角色与个人角色的矛盾当中经历了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最终,强大的理想信念促使他不惧外界所有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踏上一条充满未知的、颠沛流离的追月之路。

我很讶异思特里克兰德不安于现状、勇敢追梦的中年决定,折服于他离经叛道的个性特征,正应了那句话:“开始一件事最好的时间,一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十年前,当我们后悔自己在十年前为什么没有有所行动的时候,时间并不会给我们反悔的机会,那么剩余改变现状的机会就是现在。毛姆的笔下,正是以思特里克兰德异于所有人的行动告诉我们,绑住我们追寻理想的不是妻孩、工作、闲言碎语,而是另外一个畏缩的自己,一个总是在说“不行”的自己。当勇敢的自己从心底崛起,敢于击退懦弱的自己,我们必将告别违心的一切行为,不再掩盖虚伪地活着,做出全新的决定,走上自己真真正正的理想之路。

思特里克兰德对绘画的追求,是一种决然,初看或许要将他视为偏执的疯子,可偏执的疯子身上却用他大胆的行为诠释着为人震撼的英雄主义。出走巴黎,找寻真正的心灵圣地,归属于田园,心系与山水,唯独没有回头再扎到世俗的风言风语当中。爱情于他来说,只是某一个时刻才需要的;孩子即便是饿死了,也同他没有任何的干系;他从桎梏当中逃脱出来,便切断得干干净净,绝不允许其他任何再绑住自己,即使他拼命挣扎出来伤得他浑身血肉模糊。一边阅读,我一边思考,心怀梦想的人很多,可真正一心为梦想而去的人就太少了,心底的力量太过于薄弱是无法挣脱现实的束缚,只有真正的英雄才能够弃生活于不顾,只向着白茫茫的月亮而去,甚至不知道月亮是否真的给人生带来不一样的光亮。

“月亮”是理想,“六便士”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新青年是为了遍地的六便士委屈禁锢自己的内心,还是为了一丝未知的皎洁冲破命运的重重束缚,是人生的重量级选择。岗位之上,我们浑浑噩噩过日子,也能将那沉甸甸的六便士揣在手里,活在舒适的环境之下渐渐忘却了曾经自己奋斗的美丽样子。可当我们打开双眼,仰望那积水空明的圆月之时,也就知道兢兢业业、不断突破的意义所在了。举起双手,捧上一束月光,放于自己的双眸当中,明亮的双眼就会出现你心底最为向往的那一条道路。身处医院系统,在最靠近出生与死亡的地方,生命来来往往之处,我应该更为深知,生命当如月亮一般,即使位于黑幕底下,也要散发着皎洁的光芒,洒向人间,给同样处于黑暗的人一点点希望之光。

“月亮是高不可及的,而六便士遍地都是。”踩着月光的影子,兜里揣着六便士,来一场自我生命的反思。《月亮与六便士》没有告诉我们生命的统一出路,却为我们探讨了新的生命价值观。思特里克兰德在其前,我当在其后,不愿困于六便士的生活牢笼之中,而愿破笼而出,为生命的美丽绽放燃放心底强大的生命力量。在最大的时代里,借着政策的东风,活出生命的精彩,开拓自己的理想之路,走出坚定的生命步伐!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