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烟台的一位81岁老人在服用丹参滴丸后出现明显呛咳,让他最不能理解的是丹参滴丸的内瓶盖突然“消失”了,此后便不见踪影。
接下来的一个月,他频繁出现不明原因咳嗽,口服止咳药物后并无明显好转,并严重影响着他的日常生活。
前几日,他到烟台山医院就诊,胸部CT检查可见左主支气管远端密度增高影,东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一科主任费建文建议患者及时接受支气管镜检查。鉴于异物呼吸进气道的时间较长,气道内已形成肉芽组织,手术风险较大,费建文主任提醒医师要警惕异物取出后的大出血及气道塌陷风险。韩进副主任医师、张学峰主治医师默契配合,用时15分钟将异物顺利取出,此前不翼而飞的丹参滴丸内瓶盖也找到了。3天后,患者再次接受支气管镜冷冻肉芽组织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镜下可见误吸的内瓶盖。
引发该患者咳嗽的“元凶”便是这枚内瓶盖。
据悉,临床上常见到气道内误吸异物包括花生、笔帽、龙虾壳等。误吸异物轻者可以引起咳嗽、肺不张、感染,严重者可致窒息。因此在进食时,尤其老年人及儿童需细嚼慢咽,吃饭时尽量避免说话、大笑,宜采取坐位或半坐卧位,避免着急喂食导致误吸异物等情况的发生。
老年人随着肌肉退化,吞咽肌、舌肌、咽部肌肉不协调,生理调节机能减退,脑血管等疾病也会导致吞咽功能下降,很容易在吃饭、喝水时出现异物进入气管的情况,并且不易觉察。对黏膜刺激性大的异物常出现咳嗽、咳脓痰、高热等急性支气管炎症状;对黏膜刺激性小的异物,可存留于支气管内数月而无症状,以后由于异物嵌顿于支气管而造成不同程度阻塞进而出现不同症状。
烟台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提醒大家,当老年人在吃饭、喝水时突然出现剧烈、难以抑制的咳嗽或突然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时要警惕出现气道异物的情况,并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异物长期潜伏在身体里给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