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烟台山医院东院肾脏内科在门诊手术室首次利用经导管腔内球囊扩张技术,为患者成功拔除了嵌顿的颈内静脉长期透析导管,并更换了新的长期透析导管。
患者刘阿姨今年70 岁,8年前因患有“慢性肾衰竭 尿毒症、2型糖尿病、糖尿病性肾病”到我院血透室进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因外周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因此行右侧颈内静脉长期导管作为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半年前,刘阿姨透析时出现中心静脉压高、动脉压低,机器反复报警,透析不能正常进行的状况。多次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欠佳,考虑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需要更换新的导管而收治入院。
东院肾脏内科负责人滕舰就患者病情与院外相关领域知名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由于患者导管使用时间长达8年多,术前检查考虑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且患者有高磷血症,存在血管钙化,有上腔静脉狭窄的可能,拔管过程中可能有导管嵌顿、出血、血管撕裂等风险,决定使用导管腔内球囊扩张辅助拔除中心静脉导管。
经过细致的术前准备,在上海长征医院张玉强教授的指导下,东院肾脏内科孙芳副主任医师及贺海燕主治医师参与手术,手术过程中常规拔管困难,导管与血管壁粘连明显,多次血管钳分离导管,均出现出血,按术前讨论方案导管腔内置入球囊,反复加压扩张后,导管与血管壁分离,导管顺利拔出,导丝引导下置入新的颈内静脉长期导管,术中及术后病人无不适。
图为手术过程中,导丝引导球囊从导管的静脉端置入
中心静脉带涤纶套带隧道导管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的透析通路之一。通常,拔除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只需分离皮下cuff后轻轻拖拽,但在导管使用大于4年及以上的病例中,导管周围覆盖的纤维蛋白鞘逐渐增多,并与周围血管壁黏连钙化,导致中心静脉狭窄或者闭塞,导管难以直接拔出。目前,利用经导管腔内球囊扩张技术(PTA)辅助拔出嵌顿导管成功率达100%,国内只有少数医院有能力开展此类技术。相比于包埋导管残端、开胸切开上腔静脉、暴力拔管等创伤大、风险高、费用昂贵的操作技术,PTA辅助拔管体现出其安全、有效、创伤小、费用低的优势,避免了患者开胸取管的风险和花费,为广大血液透析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