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患者吕先生因腕部骨折前往烟台山医院就诊,经检查为舟骨骨折,烟台山医院手外科医师成功利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舟骨骨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
舟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腕骨位于手腕部,由8块小骨即手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及钩骨组成。其中,舟骨靠近排桡侧,跌倒受伤时,掌心着地,舟骨首当其冲,受压于桡骨与头状骨之间,形成骨折。
与其他骨折相比,舟骨特殊的解剖位置,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因为舟骨的营养血管主要从结节部和外侧中部进入,舟骨周围大部分为软骨面,无骨膜附着,骨折后营养血管受到损伤,近侧断端由于缺血易发生无菌坏死。
小小的舟骨,只有2cm×1cm×0.8cm的大小,体表标志不明显,不易确定位置,术中易发生体位变化。传统的手术,在非直视下经皮外进行穿针固定,需要确认多次,来保证进针点的位置和克氏针的走向符合要求。“像吕先生这种病例,如果采取传统的切开复位手术,有创伤,极易出现骨不愈合的情况。”烟台山医院手外伤一科主任于胜军说。
面对这样的难题,烟台山医院手外科团队迎难而上,于2019年开始研究学习利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开展辅助舟骨骨折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结合术中X光机的辅助,机器人在术中进行数据采集,确认位置,传入电脑,精准规划进针点和进针方向,引导手术医生进行操作。机器人的精准定位,完美解决了舟骨手术血运的难题,创伤小,愈合快,大大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原本听说舟骨骨折手术创伤大、不容易康复,我还很担心,没想到手术15分钟就结束了,第二天就能出院。”吕先生感慨道。
目前,医院已成功开展机器人辅助舟骨骨折手术8例,相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6年7月,烟台山医院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骨科机器人——“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标志着烟台骨科手术迈入了智能化、精准化、微创化的机器人手术新时代。近年来,医院不断探索拓展骨科机器人的适用范围,将机器人应用于骨盆骨折、胸椎骨折、腰椎骨折、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手术,覆盖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手外科、小儿骨科等多个亚学科领域,造福更多骨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