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重症医学科: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救治急性肝衰患者
2020-04-30 来源:重症医学科 高林

近年来,我院重症医学科通过“人工肝”技术成功救治了十余名肝脏功能衰竭的患者,尤其是科室开展的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在救治急性肝衰患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initpintu_副本hecheng.jpg

前段时间,重症医学科收治了一位消化内科转入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患者量饮酒后引起急性胰腺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入院时黄疸明显,巩膜、皮肤皆黄染。肝功:白蛋白 24.0g/l、谷丙转氨酶(ALT)146.0IU/L、谷草转氨酶(AST)238.9IU/L、碱性磷酸酶(ALP)196.5I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429.2IU/L、总胆红素(TBIL)213.78umol/l、直接胆红素(DBIL)113.23umol/l、间接胆红素(IBIL)100.55umol/l。消化内科予以抗感染、补液、保肝、抑制胰液分泌、降黄等治疗,但患者胆红素持续升高,总胆红素升高至401.16umol/l,考虑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无好转,故转入重症医学科接受“人工肝”治疗。 

在重症医学科,医生对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穿刺置管,首先选择进行2次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经血浆置换后总胆红素仅仅下降至269umol/l,且反复血浆置换使用用大量血浆,为减少血浆用量,降低不良反应,降低胆红素,张蔚主任组织科室人员讨论,决定给予DPMAS(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半量血浆置换治疗,两项技术联合应用为我科首次开展,技术难点在为病人节省一套管路的基础上两种技术之间无缝隙切换,我科血液净化护理小组成员在杜美艳主管护师及肖德宁主管护师的带领下顺利进行,经1次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TBIL)成功降至127.86umol/l,2天后复查胆红素降至76umol/l,成功转出ICU。

“人工肝”是一种能够替代或模拟正常肝脏的部分或全部功能的体外装置。非生物型“人工肝”已在国内广泛使用并被证明是确实有效的方法,成为目前治疗肝衰竭急需、必备的治疗方法之一。DPMAS就是其中的一种治疗模式。 

DPMAS是在血浆胆红素吸附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可以吸附中大分子毒素的广谱吸附剂,以达到既能清除胆红素,又能清除一些引起肝脏并发症的内毒素和炎性介质。 

DPMAS联合半量血浆置换与单纯血浆置换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单纯采用血浆置换技术虽然疗效确定,但需要大量血浆,极大限制了临床应用,大量患者因血浆供应不足未能及时进行“人工肝”治疗,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而单纯采用胆红素吸附疗效欠佳,仅能清除血浆中部分胆红素及少量的胆汁酸,不能清除内毒素及炎症因子,因此对阻断肝衰竭进展的效果极其有限。而DPMAS 联合血浆置换,提高胆红素、胆汁酸、内毒素、炎性介质清除率,且能减少1/3~1/2 血浆使用量,效果优于传统“人工肝”方法,是经济、有效、实用、简单的方法,同时减少了输血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