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烟台山医院宫红彦:40岁后患大肠癌风险大,早筛查早受益
2020-04-17

大肠癌是一种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研究显示,我国大肠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均接近全球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30%,平均每5分钟就有1人死于肠癌。以往观念认为,50岁以后大肠癌的风险才逐渐增加,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烟台山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宫红彦解释,“当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在40岁之后呈加快上升趋势,抽烟、酗酒、食用加工肉制品、摄入蔬菜水果较少、缺乏运动和睡眠等,这些都会增加患癌风险。”

haodee1df189ea36f50c0dc415db89693fd5.jpg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大肠癌的可怕,但恐怕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患病风险,也就是说人们对大肠癌并没有做到真正重视。从最初的异常增生到发展成肠癌,通常要经历10年左右的时间。早期肠癌一般没有明显症状,病魔只是在人们体内悄悄地生长,让人无法感知,一旦出现排便改变、腹痛、便血、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

早期的良性病变直接切除即可治愈,早期肠癌发现及时,生存率也高达95%,但晚期肠癌活过5年的只有不足10%。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肠癌患者中,早期发现的患者不到总体的10%,这意味着大多数肠癌患者要接受至少5年不断的治疗和复查,为患者和家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摧残。

人群筛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提高治愈率、降低发生率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国外学者认为,大肠癌筛查可挽救患者生命,可预防的大肠癌病例高达90%。去年根据国情最新制定的大肠癌早期筛查专家共识建议,40岁以上的人应该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大肠癌筛查。而对于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的人来讲,其筛查结直肠癌的年龄更应该提前到40岁。结合本地区特点,宫红彦建议,以下4种情况如果满足其中的2种,应尽早做一次预防性早期筛查:

1. 年龄在40岁以上,从未做过肠癌筛查;

2. 有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大便出血等症状;

3. 本人有癌症史或者肠胃病史、肠息肉史;

4. 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患者。

宫红彦介绍,目前,大肠癌早期筛查的手段多样化,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大便检查,推荐所有人群每年进行1次大便检测,化验大便是否有血,这个血并不是肉眼可见的大便表面鲜血。需要注意的是,留取大便过程中,大便不能沾水,而且要在大便表面取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误差。对于中高风险人群,结肠镜检查是最佳选择,如果发现结肠息肉还可以即时进行治疗,从而预防大肠癌的发生,但很多人因为检查过程会有不舒服感觉、需要检查前排空粪便、预约时间长等原因产生抵触心理而错失了早期筛查的良机。值得一提的是,肛门指诊也是筛查的重要手段,虽然不少人认为肛诊又难受又害羞,但其实肛诊能摸到离肛门较近的直肠肿瘤,是极具性价比的筛查利器。此外,在有条件的地区,粪便 DNA 检测也是不错的大肠癌筛查选择。

尽管大肠癌的早期筛查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但实际上每年主动进行筛查的人数非常少。对此局面,宫红彦指出:“当前大肠癌筛查的最大困难在于人们认知不足,因此,下一步我们将广泛地在全社会开展宣传科普,普及结直肠癌筛查、早诊理念和知识,让普通人群变被动筛查为主动筛查,提高筛查的依从性,防癌于未然。”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