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的疼痛、功能不便给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传统手术短则数厘米,长则十几厘米的切口,对患者来说,无疑更是“雪上加霜”,大大延长了恢复期,而且增加了感染风险。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我院自2016年7月,张树栋院长就引进了国际领先的骨科机器人,在省内率先开展了机器人辅助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微创、精准的手术效果得到了业内高度认可。目前,机器人手术在我院已经成功开展了469台,手术量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进入12月以来,短短7个工作日,我院的手术机器人团队就完成了股骨颈骨折、骨盆髋臼骨折、腰椎骨折、颈椎病等14台手术。这些都离不开幕后团队——由丽波护士长带领下的手术室机器人团队的付出。
周末参加培训
我院作为全国22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之一,不仅是全国唯一获得此项任务的地级市医院,还是全国唯一一个不需要机器人工程师跟台的医院。2017年,手术室3名护士参与了骨科机器人操作培训,逐步取代了厂家工程师跟台。随着机器人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室通过对护士电脑操作水平、手术配合、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增加了9名护士加入骨科机器人配合团队。为了迅速提高配合质量,在张树栋院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利用周末时间,请厂家工程师手把手讲解软件和C臂操作。经过2天的练习,所有护士均基本掌握整个配合过程的简单操作。术中的情况千变万化,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手术室机器人配合小组组长姜述颖副护士长与郭振东经理采取情景模拟的方式,将临床医生的需求和常见术中意外处理呈现给大家,在护士操作考核过程中,不断设置障碍,使大家的学习更贴近临床,为以后的手术配合打下基础。截止目前,我院已有7名护士考核通过,可以完全独立地操作骨科手术机器人。
业余时间不断钻研
在机器人手术中,洗手护士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步骤以及大量手术器械的使用,保证迅速、及时、正确组装和传递器械,以缩短手术时间;巡回护士则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复位情况以及主刀医生的手术思路来规划机器人的工作路径,并控制机器人的运行,通过机器人监督主刀医生的操作有无偏差并给予提示,以实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精准度和节约骨科医生体力的目的。巡回护士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机器人的操作要点,还需准确掌握骨科牵引床及碳纤维床的组装与使用,并能及时解决手术中出现的各类情况。为了更快地提升配合质量,团队小将刘义鑫、王智贤不辞辛苦,主动利用节假日一遍遍地组装、练习、配合、模拟,并将总结出的经验提供给团队,只为更精确、高效地完成每一台手术,使每一位患者受益。由丽波护士长、任少亮精心设计了骨科机器人无创示踪器固定架,进一步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谭少言为了更好地带教新人,经常主动加班;姜述颖、林琳成立了减少机器人手术患者X线透视次数的品管圈改善项目... ...每一个人都各司其职,我们团队蓬勃向上的精神,来自于医生的肯定和鼓励。今年,在我院举办的首届医师节中,手术室被授予了“优秀技术团队”荣誉称号。
不忘初衷,砥砺前行。2019年,我院机器人手术团队会继续秉承“开放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搭上机器人手术发展的高速列车,以精准的技术更好地服务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