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薪火相传 强筋壮骨 烟台山医院骨科跨越发展六十载
2018-12-04 来源:宣传科

六十载风雨兼程,一甲子杏林春暖。60年,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而言,或许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对于有着158年历史的烟台山医院而言,这足以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是烟台山医院骨科发展的第60年,60年来,烟台山医院骨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优;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合作,在给烟台人民带来更好的诊疗服务的同时也带动全市骨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1月29日,烟台山医院举行骨科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_副本.jpg

传承发展

1956年到1957年期间,那时的烟台山医院还叫烟台市市立第二医院,时任医院副院长的邹时习开始做脊柱结核等骨科手术。“为了更好地开展骨科工作,医院外科新开了骨科门诊。门诊虽小,但‘辈分’不低,当时在全省我们是最早成立骨科门诊的地区级医院之一。”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骨科原主任曲曰池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到了1962年,骨科病房从外科独立出来,骨科医生增加到了5位,床位7张,承担起了烟台地区范围内各种骨及关节结核、小儿麻痹后遗症和常见骨折的诊疗工作,烟台山医院的骨科也从此开始发展起来。

上世纪60年代,烟台山医院骨科医生在讨论病例.jpg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到了上世纪70年代,医院的骨科医生增加到8名,床位30张;到了80年代,医院的骨科医生增加到16名,床位90张;进入90年代末,烟台山医院骨科细分出创伤骨科、脊柱外科、骨关节疾病科、手外科、骨肿瘤科、小儿骨科、运动医学等多个亚专业学科,骨科整体实力持续增强。在此期间,烟台山医院也培养了一大批骨科专家,邹时习、张广通、曲曰池、曹亨桂、蒋曰生、孙明、张树栋、刘云鹏、沈炳华、常黎明、陈旭、刘建青、孙涛、邹本国、王丹、王诗军、洪焕玉、毕海勇、慕明章、于胜军、刘克贵、姜传强、黄晨… …他们薪火相传,让医院骨科不断发展壮大,也给烟台人民带来了越来越好的诊疗技术。

六十年风雨征程,骨科人曾未止步。现如今,烟台山医院骨科建有国内首家慢病研究所和骨科研究所。骨科开设有创伤、脊柱、关节、手外、骨肿瘤、小儿骨、运动医学、足踝外科、综合骨科、骨病与慢病科等8个专业12个病区,专业划分与国际接轨。目前拥有床位430张,医生143人,年手术量 14000余台。在规模、学科建设、技术水平、科研教学能力等各方面,均居于区域内领先位置。1997年被评为山东省首批“A”级特色专科,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烟台市骨科质控中心。“2017年,烟台市委、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医学中心建设,精心布局十大医学中心,这其中就包括由我们主导建设的瞄准国内先进,立足国内一流的烟台市骨科医学中心。”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表示。

创新引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60年来,烟台山医院骨科人未曾停止过探寻真理、追求创新的步伐。1962年,骨科成立伊始,第一代骨科人就自己动手建造了解剖室,术前做解剖实验,以确保每台手术都能一次性成功;次年就开展了经胸腔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在上世纪60年代,烟台山医院在全市率先开展断掌、断指再植术,到了1977年,又研制出了人工塑料假体,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烟台山医院骨科人创新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199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进口髋(膝)关节置换返修术;次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肩关节置换术;199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膝关节活动平台置换术。

进入新世纪,烟台山医院骨科在创新方面的成绩硕果累累。2001年由烟台山医院研究的“中国人胫骨后倾角解剖与放射学测量评价”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开展了全市首例跟骨再造术;2006年开展了全市首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2007年,医院使用计算机辅助导航开展髋、膝关节置换手术,使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精准性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质量与使用寿命上了“保险”。

新时代,新技术,新作为。智能、微创、精准、快速康复是骨科机器人的代名词,2016年7月28日,它在烟台山医院“首秀”,完美地完成了全省首台骨科机器人手术。到目前,烟台山医院共完成骨科机器人手术400多台,手术量位居全国第二。其中,世界首台骨科机器人股骨头坏死减压植骨术、小儿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骨科机器人In-Fix治疗骨盆骨折手术和国内首台骨科机器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手术均在此完成。去年5月,烟台山医院获批创建“国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入围的地市级医院担起了国家级任务。同年,医院还拿到了全市医疗卫生界的首个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适应证骨科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研究”。

烟台山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骨科机器人手术,到目前共完成手术400多台,手术量位居全国第二(2)_副本.jpg

不仅团队主导技科技新,个人也在取得技术突破。以COA学术大会为例,2015年、2016年、2018年,烟台山医院的青年医生赵宇驰、岳俊伊、曲文庆在中青年医师优秀论文评比中分获二等奖或三等奖,烟台山医院也是山东省内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家医院,也是全国地市级医院唯一四年比赛三次获奖的医院。“近年来,我院骨科的科研能力持续增强。近10年,科研课题立项54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7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8项,烟台市重点研发计划35项。发表SCI论文45篇。医院骨科的整体科研水平在全市同行业中稳居首位。”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科研科科长姜俊杰表示。

合作共赢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11月8日,烟台市骨科专科联盟成立,全市29家医院成为烟台市骨科专科联盟成员单位,作为骨科诊疗的龙头单位,烟台山医院当选为联盟理事长单位。联盟将依托烟台山医院骨科技术资源,实现成员单位间的“共建、共享、共赢”,在医、教、研各方面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建立基本服务、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形成覆盖全市患者急、慢、疑、难、重症的骨科分级诊疗体系,让百姓享受到高效优质的城乡一体化骨科诊疗服务。

“我们医院一直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在与兄弟医院开展合作的同时,不断引进国内外的新理念、新技术。”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举例说,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烟台山医院与香港大学合作成立“山东烟台关节置换外科中心”,每年举办全国膝(髋)关节置换外科学习班,切实提高了骨科医生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水平;一次手术,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烟台山医院先后举办过七届“希望未来,相约助残”国际慈善公益活动,中外专家携手为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贫困残疾儿童完成了畸形矫治手术,让这份跨越国界的人间大爱温暖了世界;始建于1860年的法国天主教施医院是烟台山医院的前身。2009年,经中法两国卫生部批准,增加“烟台中法友谊医院”为医院的第二名称,并与法国南特医院教学集团结为友好医院。2017年,烟台山医院与法国南特医院建立起国际肿瘤会诊中心,双方在人才培养、肿瘤多学科诊疗、肿瘤放疗中心建设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让烟台百姓在家门口也能享受到世界领先的肿瘤诊治服务。

烟台山医院骨科医生与美国斯坦福大学骨科顶级专家同台做高难度脊柱侧弯手术_副本.jpg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骨科专家、烟台山医院院长张树栋表示,“学术引领学科发展,烟台山医院骨科将以国家级重点学科为目标,将医院骨科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在‘健康山东’建设的骨科领域走在前列。做到预防与诊疗相结合,诊疗与康复相结合,为全市人民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在今后十年、二十年,另一个甲子,烟台山医院骨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薪火相传,再续辉煌!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