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八旬老人因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两次 专家:定期骨密度检测,早期干预治疗
2017-10-18
八旬老人因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两次 专家:定期骨密度检测,早期干预治疗
    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17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是“爱护您的骨骼,保护您的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每3秒就有一人因骨质疏松而发生脆性骨折,每年骨质疏松骨折的人数超过890万人。

    烟台山医院骨病与慢病科黄晨主任指出,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给家庭和国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建议5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和高危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早期干预,规范治疗,降低骨折的发病率。

                  八旬老人因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两次

    来自芝罘区的刘婆婆,今年81岁了,近三年来,在没有外力受伤的情况下,连续第11胸椎和第2腰椎发生自发性骨折,而且胸、背疼得厉害,身高都明显变矮了,原来身高一米六的老人现在只有一米五四了,老人在家也吃钙片,这次想来烟台山医院再看看病情。经骨密度检测,T值为-3.4,确诊为骨质疏松。黄晨主任为老人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

    56岁的莱山区的宋女士因右侧髋部疼痛5年来诊,经检查确诊为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症。因为她自己服用激素治疗已经4年了,近年来感觉全身痛,听说烟台山医院检查骨质疏松,急忙来查一下,经骨密度检测,T值为-3.6,诊断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黄晨告诉记者,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骨折,其中椎体骨折、髋骨骨折、手腕骨折比较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时间长,往往导致老年人长时间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所以要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关注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防治,降低中老年人发生骨折的风险,避免初次骨折和再次骨折的发生。



                   50岁以上中老年人应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

    任何人都可能患骨质疏松症。但有些人更容易发病,如绝经后妇女比同龄男性更易患该病。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低体重、营养状况不均衡、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久坐、缺乏运动、日晒减少、吸烟、滥用药物、女性提早绝经或闭经等都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危险因素。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黄晨建议,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要从婴儿期和儿童期抓起,以保证高质量的骨骼生长和发育。在成年期和老年期更应重视骨骼保健,减少骨量丢失。具体包括摄入足够的钙剂、维生素D、良好的营养均衡、进行合理的有规律运动、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戒烟、不滥用药物等。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症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每年检测一次骨密度。当出现腰背部疼痛、身高变矮、驼背、掉牙、活动能力下降等,都是骨质疏松的预警信号,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采取多
种措施预防跌倒,避免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

相关链接:骨质疏松症有哪些表现?

    在疾病早期,往往仅有乏力、腰背及四肢酸痛不适,通常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随着疾病的发展,可出现明显的骨痛、身高变矮、驼背、掉牙、活动能力下降、甚至发生骨折等。

    骨质疏松症后果是什么?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后果是骨折。据统计,发生髋部骨折的患者,1年内约20%死亡,50%终身致残,生活不能自理。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而且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脊柱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也十分常见,但往往由于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而延误了诊断和治疗。

    怎样才能知道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否起效?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测定骨密度是判断疗效的主要方法,常需要在治疗半年以后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当然,是否发生骨折也是一种直观的判断骨质疏松症疗效的方法,但只适合于人群研究时使用。

    已经发生了骨折,现在开始治疗是否太晚了?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对于骨质疏松症而言也是这样。即使是很严重的患者,任何时候开始治疗都会有效。积极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不但可以减轻疼痛,改善生活质量,也可以避免患者因为再次骨折而产生的医疗支出,从总体上大大减少医疗费用。


                                                         [宣传科]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