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医院为出生仅18天女婴手术 成功切除葡萄状血管瘤
2016-08-29
2016年8月23日,是水清出生后的第18天,她本应像其他孩子一样躺在母亲的怀中,享受着最甜蜜的幸福。然而,她确不得不躺在冰冷的手术室里,接受血管瘤切除手术。好在手术非常及时、顺利。再过几天,她就能够出院,回到妈妈身边。
出生之前患上血管瘤 形如葡萄
“当时在其他医院做孕期检查的时候,医生就说宝宝的左手拇指附近长了一个东西,可能是‘六指’,建议宝宝出生后再确诊一下。”在烟台山医院骨肿瘤科病房里,水清的姥姥向记者回忆起此前的情况。8月5号,水清和她的孪生姐姐一起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水清出生后,我们格外关注她的左手。当时,那个肉瘤已经很明显了,没想到刚过三四天,肉瘤开始变色,由肉色变成了暗紫色,像葡萄一样,只要稍微碰一下这个肉瘤,她就会疼,就会哭。”着急万分的家人带着水清来到市区某三甲医院进行检查,医生不能确诊水清的手上到底长了啥,最关键的是孩子太小,没有十足的把握给她做手术。
为出生18天婴儿手术 史无前例
8月22日,水清的家长抱着她来到了烟台山医院,找到了骨肿瘤科主任邹本国,邹主任初步判断长在水清左手上的可能是血管瘤,“皮肤之所以变成了暗紫色,应该是出现了内出血的现象,血管瘤的长度已经接近5公分,跟她的手掌差不多大,如果再等下去的话,拇指会有感染、坏死的危险,必须尽早手术!”邹主任说。血管瘤切除手术,在烟台山医院骨肿瘤科已经开展了多年,也做了很多例,但为这么小的婴儿做手术,还是头一遭,“我们医院多次为上百岁的老人做骨科手术,但是像她这么小,只有18天的婴儿做手术还是第一次,在我们医院应该是年龄最小的,在骨科手术史上,并无前例。”
多科室合作破解难题 手术顺利
病号虽小,但难度却不小。烟台山医院骨肿瘤科护士长江宁宁说,“我们要对她进行抽血检查、穿刺留置针,为小孩扎针本来就很难,对她而言,就更难了,水清还不足满月,有的血管跟头发丝差不多。最终,我们在小儿科护理专家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这些工作。”然而,他们面临的困难远远不这些,有些难题可能是日常工作的几倍、十几倍,好在有医务科、小儿科、麻醉科、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携手合作,所有的困难都能一一解决,邹主任说,“比如说,麻醉的问题,这也是孩子家长最担心的,为这么小的孩子实施全麻的话,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和麻醉科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为她专门制定了最安全、有效的局麻方案,在手术中又安排两位大夫、一位护士安抚住她,再进行手术。”
8月23日一大早,水清作为第一个患者被推进了手术室,之所以把第一台手术留给了她,邹主任和其他专家也是也是做了认真思考的,“因为术前两小时患者是要禁食的,而她才有18天,过不了多久她就会饿,想吃奶,我们也想尽早为她手术,别让她等的时间太长了。”当天的手术开展的非常顺利,术中的病理检查也印证了邹主任此前的诊断——血管瘤,手术结束后,邹主任也没急着离开手术室,而是多观察了一会儿,“这个手术,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手术切口的大小的问题,如果切得太小了,切不干净,血管瘤还有复发的可能。如果切的太大,缝合起来之后可能会引发拇指缺血,如果缺血过多,可能引发拇指坏死,这样,她的左手50%的功能会丧失掉。此后观察发现,这个切口切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手术效果,又不会对她造成二次伤害。”
今天是水清术后的第三天,她的姥姥对这台手术相当满意,“能给这么小的孩子做手术,而且还做的很好,证明他们技术好、有担当。这几天水清恢复的也不错,能吃,也能睡,感觉都胖乎了。”邹主任告诉记者,再过三五天,水清就可以出院与家人团聚了。
[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