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产房里的故事:虽无声 却有爱
2016-06-14
产房里的故事:虽无声 却有爱
    6月7号中午11点,烟台山医院产房分娩室里传来“滴滴滴”监护仪的声响和医生、护士轻声说话的声音。但躺在产床上的王女士却压根儿听不到,因为她的世界里没有声音,她是一位聋哑产妇。

   前几天,王女士住进了烟台山医院产科病房,分娩的时间初步定在了6月7号。“晨交班的时候,科里的严主任还有产前病区的护士长都特意嘱咐了几句,因为她是聋哑人,在分娩过程中和医生、护士交流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我们厚爱一层。”产房谭彩宏护士长向我们回忆起当天的情形,“她是9点进的产房,在待产室里恰巧遇见了助产士郝春妮,郝春妮便主动要求留下来陪着她,一直到她顺利生下小宝宝。但王女士或许不知道郝春妮刚刚下了夜班,昨晚今晨她已连续工作了10个小时,本可以回家好好休息的。但郝春妮还是留了下来,在王女士面前,她的脸上只有笑容,没有倦意。”

    中午11点,王女士被送进了分娩室。谭彩宏护士长说:“每个人在分娩的时候都会紧张,因为她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她会去想分娩的过程是否顺利,生出来的宝宝是否健康。王女士同样也会紧张,但她没法通过语言与我们交流,这一点儿正是我们所担心的。”考虑到王女士的特殊情况,产房允许她的婆婆进到产房陪产。“我们也找好了纸和笔,随时和她沟通交流,助产士郝春妮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助产士李晓燕也在为她忙前忙后。”



    虽说准备的已经挺充分了,但产科主任严倩还是放心不下,“当时,我们产房有9位产妇分娩,平常的话,也就是五六位。一有空我就跑过去看两眼。”“有时,单纯通过在纸上写字交流还不行,我们还得配合肢体语言与口型,比如要教她深呼吸,我们就得暂时性的摘下口罩,让她看到我们的口型,然后再跟着做。”严倩主任说,普通产妇通过产房里的监护仪能听见胎心的声音,在心理上会放松一些,然而,王女士却听不到,“我们就把监护仪往前放了放,让她通过显示器看到胎心,然后会给她做一个竖大拇指的动作,告诉她一切都很好,请放心。” 





    一分一秒过去了,与她交流的话语写满了两张A4打印纸,“屏气用力,使劲。”“只要有不舒服的地方,就告诉我。”“再坚持一下,宝宝很快就生出来了。”11点46分,随着一生清脆的啼哭声,王女士顺利产下一名女婴,这里的医护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小宝宝也很健康,当我们把产妇王女士推出产房的时候,她特别高兴,用手语跟她爱人比划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理解她的意思,但她肯定是兴奋、幸福的。”谭彩宏护士长说。 



    因为生产过程比较顺利,王女士在医院住了两天就带着宝宝回家了。后来,记者通过微信联系到了当时陪她来分娩的姐姐,他们对这里的医护人员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感谢!  



    采访结束时,记者表示想看一下当天医护人员和王女士在纸上写了啥,谭彩宏护士长说,“此前,我们也帮过多位这样的聋哑产妇,这些是我们应该做的,因此,这张纸我们就没刻意保留。再说了,不论是哪位产妇来到我们产房,我们都会给予最温暖、最专业、最细致的医护服务。”

本文图片由产房李晓燕提供


                                                         [宣传科]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