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进海岛 心血管医疗零距离
2016-05-24

长岛县大钦岛乡,北纬38度,东经120度,位于渤海海峡中部,是山东省距离大陆最远的乡镇,从这里坐船赶往长岛县城最快也得俩小时。这几天,王大姨的心脏病又犯了,她再次住进了乡卫生院。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她做的心电图的每一项数据都能同步展现在长岛县人民医院医生的眼前,130公里以外的烟台山医院心内科专家,740公里以外的北京阜外医院的专家也能实时查看。这种“直播式”的诊疗服务得益于烟台山医院帮扶大钦岛乡卫生院建设的“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护系统”。
佩戴智能终端 国内专家“来到”到身边
自从有了这个监护系统,王大姨就对这个系统中跟手机差不多样儿的智能终端产生了兴趣,“只要把它带在身上,岛外大医院的专家就能帮我看病,很神奇。省得我们坐船出岛求医了,在我们这里想出岛很不容易,一旦遇上大风天气,有时会停航四五天。”烟台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范觉新解释说,“智能终端能实时采集、传送患者心律、血压、血氧以及心肌缺血情况等有关数据,只要是接入这个系统的医院的医生都能看到这些数据,他们就可以远程指导或推送及时的救治方案给患者所在医院的医生,指导他们如何用药、抢救。这就是‘互联网+心血管医疗’给咱老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于这样好处,王大姨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过去,紫禁城里面的皇家贵族有御医为他们把脉问诊,现在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有了‘御医’,而且不止是一位,比如我们心脏病犯了,可能同时会有好几位大医院的大夫给咱看病。”
同样受益的不仅有出行不便的海岛居民,还有基层医务工作者。
互联网+心血管医疗 改变基层诊疗模式
砣矶岛,曾是长岛县居住人口最多的一个岛。这几年,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不少年轻人离开了这里。目前,当地常驻居民的80%都在50岁以上。心血管疾病又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一旦有突发情况,当地卫生院的医生就得忙着急救或是转诊,这时就会用到心电监护仪。砣矶中心卫生院内科大夫于灵芝说,“我们这里缺心电监护仪,就算了有了心电监护仪在船上运送病号的时候也没法用。所以,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及感到很棘手。”然而,随着烟台山医院帮扶长岛中心卫生院建设的“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护系统”的启用,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智能终端只有手机那么大小,携带很方面,又是电池供电的。在转运病人时它就是一个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而且,各级入网的所有医生都能实时看到心电参数。如果有不好处理的,我们随时可以请求其他专家帮忙。”于灵芝满意地回答道。
5月16日晚上11点左右,长岛县居民赵先生接到了北京数据中心打来的电话,“系统显示,你有房颤,急需处理!”接完电话后,赵先生急忙前往长岛县人民医院进行处置。长岛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梁立义说,“现在,接入‘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护系统’的医院有几十家,在北京、石家庄、济南、苏州等地都有分中心,这里的专家是24小时轮流值班的。他们一旦检测到患者急需救治,会第一时间通知分管医生、患者本人或是家属,最大程度上赢得了抢救时间。”梁立义副院长表示,突发、急性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抢救时间往往很短,有时不过十几分钟,“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护系统”改变了此前患者佩戴动态心电图24小时之后才能知道结果的弊端,“实现了第一时间诊断,第一时间抢救。烟台山医院帮我们我们搭建的这套系统特别及时、实用,尤其是对于我们基层医院来讲。”
(刘文波副院长调研“互联网+心血管医疗”项目)
2016年,烟台市卫计委启动了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程,烟台山医院定点帮扶长岛县,院长张树栋、副院长刘文波以及医务科、心内科等科室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多次调研论证最终决定通过“互联网+心血管医疗”的方式帮扶长岛县,为海岛居民送去10套“远程动态实时心电监护系统”,其中,在长岛县人民医院建设了6套,另外4套服务于大钦岛和砣矶岛的海岛居民。烟台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范觉新说,“这不但方便了出行不便,医疗条件相对较差的海岛居民,还将我们医院心内科的一些成熟的技术、诊疗理念带给他们。比如,我们医院有着中美两国双认证的‘胸痛中心’,在处理急性心梗方面更加科学、规范,我们的房颤冷冻技术和左心耳封堵技术也走在了我国业内前列。”长岛县人民医院院长戴武生说,“这一惠民举措,不但让我们的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级服务,也让我们医院的学科发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们能从烟台山医院以及其他大医院专家那里学到很多新技术、新理念。”烟台山医院副院长刘文波表示,“作为一家公立医院,践行‘两学一做’、‘三升一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此次帮扶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海岛居民的获得感。今后,我们将在更大范围逐步推广‘互联网+心血管医疗’这一项目,进而更好的服务辖区群众。”
[宣传科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