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练练太极拳 帕金森病患者也能有“稳稳的幸福”
2016-05-16
练练太极拳 帕金森病患者也能有“稳稳的幸福”
    “本期培训班我们选择了8到10个动作,每套动作的训练控制在12到15分钟之间。只要持之以恒,科学训练,帕金森病患者也能享受‘稳稳的幸福’。”5月15日,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刘晓蕾为烟台的“帕友”们带来了如何通过传统运动方式对帕金森病进行辅助治疗的专题讲座,这也拉开了烟台山医院帕金森病俱乐部第二期太极拳培训班的序幕。开班仪式上,烟台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施宏志向大家分享了脑起搏器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烟台山医院康复科负责人邵鹏、神经内二科护士长魏宏英分别解读了帕金森病人的康复训练和帕金森病人吞咽管理的有关问题。 



    2014年,美国的一项科学研究证明,练习太极拳对帕金森病的辅助治疗很有帮助,这一观点在医疗界已达成共识,并获得认可。2015年,烟台山医院成立了胶东第一家帕金森病太极拳俱乐部,帮助“帕友”们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目前已有200多位帕金森病患者参与进来。“练和不练效果就是不一样,现在明显觉得肢体柔韧性好了,不再像过去那么僵硬,震颤也有所缓减。”62岁的王阿姨从去年7月份帕金森俱乐部成立后就一直到这里训练,她切身感受到,这一辅助疗法对整个身体的改善有极大帮助。刘晓蕾表示,运动疗法对帕金森患者的改善主要体现在缓解震颤、改善肢体僵硬、协调身体平衡性等方面。日常训练强度应控制在每天1小时左右。“千万不能贪,看到训练一年的人改善明显,也希望自己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果。这种想法是不可取的,和自己比较就行了,要坚持,对自己充满信心。”刘晓蕾建议,帕金森患者每天可进行2-3套动作的训练,每套动作在12-15分钟。

    现如今,帕金森病的发病呈现出一定的年轻化趋势,有些患者可能只有三四十岁。刘晓蕾认为,“这或许与年轻人的压力过大有关,如果我们年纪轻轻的就患上了帕金森病就有点得不偿失。我们不如从现就开始锻炼身体,如果我们每天能拿出半个小时来练练太极拳,能够起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效果,还能有效预防帕金森,何乐而不为?”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及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及焦虑、抑郁、痴呆、睡眠障碍、体位性体血压等非运动症状。“目前烟台的帕金森并患者约2000人,多为中老年患者。对于一些患者而言,采用脑起搏器技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烟台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施宏志表示,脑起搏器技术治疗帕金森病通常在药物治疗效果减退之后,建议病程在5—10年间进行。“脑起搏器是一套精致小巧的微电子装置,植入体内后,通过电极对脑深部神经核团进行电刺激,抑制引起帕金森病症状的异常神经信号,从而消除帕金森病症状。该治疗安全持久,可卓有成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宣传科]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