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科学认识假期综合征
2016-02-25
放假前,多数上班族会感到兴奋、激动。当然,个别人也会表现为不愿放假,甚至还会感到焦虑、抑郁。这均属于假期综合征的一些表现。假期综合征有时还表现为假期中过度放松、吃喝、生物钟颠倒,出现了身体不适、抵抗力下降等情况。假期过后突然出现浑身没劲、不愿上班等情况。
从心理学角度谈一下对假期综合征的分析
1.放假前一些表现的常见原因:上班族平时一般都会按部就班上下班,因为有相关的制度、规定约束。但大多数人潜意识里都会渴望自由、不愿被控制和约束,而放假便可满足这种内心的渴望。所以,假期中就容易出现过度放松、大吃大喝、生物钟颠倒等情况。另外,若放假回家,还可以带给父母带一些礼物或金钱,从而找到了自己内在的价值感和存在感。这就是一部分人为什么期盼放假的一种原因。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不愿意回家,甚至还会感轻微的焦虑、抑郁。如一部分大龄未婚男女,尤其还未找男女朋友的大龄青年。他们很头疼回家见到自己的父母及亲戚朋友。因为我们中国人的一传统观念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他们与此不相符时,潜意识里就会有一种“我不够好”的感觉。当然,潜意识的这种感觉一般是不清楚的,但他们会有意或无意地“捕捉”相关的信息,比如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话,如“谁谁结婚、谈男女朋友”之类的话,都会让其尴尬、难受。而人一般都会趋利避害的,进而他们会想办法逃避那样的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部分人不愿意放假回家的原因,甚至会泛化到不愿意提“放假”俩字。
2. 假期结束后假期综合征的一些表现及原因:人在分离时都会有焦虑情绪,尤其是和 “重要他人”分离时尤为明显。“重要他人”是心理学中常提到的一个词,对大多数人而言是指父母,一部人可能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等。在我们是个婴幼儿时, 离开了我们的“重要他人”,我们是不能活下去的,所以我们对自己的“重要他人”有高度依赖,一旦感知要和他们分离时,我们潜意识里会有“莫名”的恐惧、焦虑和不安。当一个人潜意识里处于这种状态时,便很难把能量完全用在当下的事情上。因为人最基本的需求首先是“我要活下来”(马斯洛需求层次论里面的“生存需求”)。所以当好多人休假结束,与亲人分开来上班时,还处在“分离焦虑”中、处在潜意识的这种不安全中,故无法安下心来上班,必须要经过适应期,确定自己是安全的了,自己的精力才能转移到工作中。所以必须要给他们一个适应期,大部分人为3-7天。
当然还有一些很多其他的原因,如有人认为上班是痛苦的、放假的时候没有压力和责任等等。就此,希望能给到大家一点启发和帮助。
如何预防假期综合征
把“潜意识”的东西提取到“意识”层面,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所以当您看了上述内容,我感觉对您或多或少会有一点点帮助。
其次,调整生活方式(运动、饮食、睡眠等)也会有一些帮助。
温馨提示:心理咨询门诊目前就诊时间:每周二、三、四全天,预约电话6602138。
祝大家天天心身健康、万事如意!
[神经内科 心理咨询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