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个省级脑缺血防治专业委员会落户烟台
2015-12-21
12月20日,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慢性脑缺血专业委员会成立,烟台市卫计委副主任孙新河、烟台山医院副院长刘文波致辞,潍坊医学院附院副院长暨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会长曾现伟和齐鲁医院周盛年教授来烟作学术交流。来自全省的各医疗机构近200名医疗骨干参加了大会。
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梁辉主任当选为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慢性脑缺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文波副院长、周盛年教授、杜怡峰教授、谭兰教授被聘为名誉主任委员,于天霞、张国伟等13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唐剑华、孔敏等24人当选为常务委员。梁辉主任委员表示,在全省同道的共同努力下,该协会将致力于在全省推动和发展慢性脑缺血的防治工作,开展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治的规范化培训和质量控制工作,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科学、规范、系统地开展慢性脑缺血的防治研究,并向全省范围推广。
慢性脑缺血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后进行了首届慢性脑缺血学术会议,齐鲁医院周盛年教授作《慢性脑供血不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精彩学术报告,指出进一步的明确慢性脑供血不足诊断与治疗指南是今后的工作重点。任明教授解读了基因学的相关研究,并表示可与慢性脑缺血相结合,更细致地阐述慢性脑缺血的基因学基础。最后梁辉教授深入介绍了慢性脑缺血的病因与进展研究,明确了工作方向与诊治重点。
脑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急性脑血管病抢救和治疗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是对慢性脑缺血的认识和重视仍显不足。国际脑血管病分类2007年版以及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版将慢性脑缺血列为脑血管病分类之一。
梁辉主任介绍,慢性脑缺血是多种原因导致全脑组织慢性、长期血液供应不足而引发头晕、头痛和记忆力下降等的一系列脑症状。慢性脑缺血的主体人群是中老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究其原因:因为人脑的血流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如果他们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那必将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加速脑血管硬化、狭窄,脑血流量更加减少 。
慢性脑缺血可引发脑缺血缺氧,使脑实质发生广泛弥散性病变,脑的整合机能就会明显受损。患者可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凡事都打不起精神来。有的还会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与平日反差极大等。这都表明老年人存在着由于慢性脑缺血所引起的脑功能衰退的症状。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应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中老年人突然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不能持物,嘴角歪斜,说话不清楚,单眼黑朦或视物飘动等。此类症状可反复发作,这在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是中风即将来临的信号。
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朋友当中,慢性脑缺血的现象很常见,梁辉主任提醒中老年人,当出现头痛、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减退等症状时及早就医,及早治疗。如果对慢性缺血不加以重视的话,其发展极易导致老年痴呆症和脑中风的发生。
相关链接:
慢性脑缺血有哪些症状表现?
1,年龄 多为中老年,平均年龄为45岁。
2,脑症状 头晕眼花,有时发生一过性眩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沉、胀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3,眼症状 眼胀痛、懒睁眼、雾视等。
4,耳症状 耳鸣、耳“闭气”及或听力减退。
5,平衡障碍,表现为步态不稳,行走缓慢,举止力不从心。
6,睡眠不好 多数入睡难、早醒,白天疲乏无力。也有少数反而贪睡。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