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孕妇应重视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
2015-11-27
国家人口生育政策的调整,产科将迎来大量二胎备孕准妈妈,两孩政策初期放开的二胎产妇有两大特点:一是独生子女政策下居高的剖宫产率带来的瘢痕子宫再妊娠问题,二是二胎产妇普遍高龄化,这是产科临床和妇产超声共同关注的问题。为降低出生缺陷,保障母婴平安,妇产超声李传红主任提醒备孕二胎的准妈妈们应高度重视产前超声检查。
重视瘢痕子宫的问题
瘢痕子宫再妊娠有三种严重并发症:子宫破裂、瘢痕妊娠、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可直接威胁母婴生命;瘢痕妊娠由于局部子宫肌壁菲薄,缺乏有效宫缩,加之子宫下段血供极其丰富,极易导致子宫破裂和妊娠大出血;胎盘植入是导致分娩大出血的常见原因,甚至不得已子宫全切。降低上述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是提早预警,有的放矢做好产前准备。
孕期不同阶段超声检查能有效预警上述危重并发症的发生。检查的窗口期分别是:孕前期、孕早期和孕中期。
孕前期常规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建议剖宫产6个月后计划再生育的孕妇,应当常规进行超声检查,发现子宫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形成子宫瘢痕憩室者,提示再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性极高,提醒孕妇高度重视,慎重决定再生育。
孕早期常规超声检查:明确孕囊着床位置是否在瘢痕处以及动态观察孕囊的生长方式是内生型还是外生型,后者极易造成孕早期子宫破裂和大出血,是早孕期产科危急重症。
孕中期常规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前置胎盘,是否有胎盘植入征象,早期发现凶险性前置胎盘,必要时核磁共振协助诊断。
临床医生和孕妇常常期待晚孕期超声能通过测量瘢痕厚度预测子宫破裂的发生,但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妊娠晚期超声测量子宫下段瘢痕厚度的可信度和重复性差,不能预测子宫破裂的发生。因此剖宫产后的备孕妈妈,应提早在孕前及孕早中期常规进行超声检查。
高龄孕妇应重视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
国家二孩政策放开,积累了大量备孕高龄孕妇。很多产妇认为前次生育各方面正常,再次生育不必要进行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这是十分错误的认识。李传红主任指出,高龄是胎儿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之一,定期规范化产前超声检查对高龄二胎产妇尤为重要。按照国际国内规范化超声检查,整个孕期至少应常规进行4次超声检查:
第一次早孕期,检查子宫情况及是否宫内孕和孕囊的着床位置。第二次11-13周末,明确胎儿数目,核实孕周并发现可能出现的重大畸形,同时这一时期是超声进行NT测量的时间窗,NT增厚是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指标。第三次中孕期排畸检查,是整个孕期中最重要的一次超声检查,即老百姓理解的三维超声检查。这一时期临床医生会根据孕妇是否存在高危因素,在不同孕周选择1-2次超声检查,其中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最佳时期在24-28周。第四次晚孕期,1-2次超声检查,主要是了解胎儿宫内生长发育情况,了解胎位、胎盘、羊水情况,为临床判断能否顺利分娩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检查胎儿是否存在迟发胎儿结构异常。晚孕期胎儿体积增大,胎位固定,骨骼变硬、羊水较少,腹部增大,超声波穿透受限,不能进行全面排畸检查,这一点与民众理解的胎儿越大超声检查越清楚恰恰相反。因此每一时期超声检查的侧重点不同,孕妇应定期进行超声检查。
确保孕妇顺利分娩,降低出生缺陷,不仅是产前诊断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也需要每位准妈妈们积极配合,做好充分准备。二胎生育,关乎千家万户。母子平安,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妇产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