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知识健康知识
我院开展盆功能康复 解除女性难言之隐
2015-09-15

    两个月前,28岁的吴女士生下了一个八斤二两的大胖小子。当上妈妈之后,她整天笑的合不拢嘴,但就是有一件事让她难以启齿,自己有时在打喷嚏或是大笑时就会不自觉地小便。这让她十分尴尬。产后的第42天到我院复查,医生告诉她,产后她患上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导致尿失禁,因而才有了这些尴尬事儿。

                          25%—55%孕期妇女患有“社交癌”

    其实,像吴女士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在产后女性群体中更是普遍。我院妇女保健科张亚红主任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孕期妇女25%——55%有尿失禁症状,产后3个月存在尿失禁的占到了34.3%。”“尿失禁又称 ‘社交癌’,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不好的影响。”

                           盆底肌肉松弛带来尴尬问题

    张亚红主任介绍说,之所以出现尿失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妊娠、分娩的过程中,盆底的肌肉、韧带、筋膜等出现了松弛甚至断裂。她形象的比喻道,“它们就像是‘吊床’一样吊着周围的膀胱、子宫等脏器,等‘吊床’的‘绳’松了或是断了,这些脏器就会下垂,尿道的‘阀门’也会松弛,一遇到下楼梯、打喷嚏等导致腹压升高的情况,‘阀门’来不及闭合,就会出现尿失禁。”

                      做好预防治疗 莫让“社交癌”夺去自尊

    张亚红主任解释到,如果年轻时出现了尿失禁而不管不顾,随着年轻的增加,很可能会发展为重度尿失禁,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目前,我院正在开展“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技术”,患者每周只需进行两次治疗,每次治疗为30分钟,一般情况下治疗10——15次就能痊愈。市民吴女士就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她在这里只做了5次治疗就让昔日的难言之去无踪影。“我们这里治疗的年龄最大的尿失禁患者为94岁,此前,她一晚上要上七八次厕所,在我们这里治疗到第6次的时候,起夜次数就减到了两次,等到治疗完15次后,平均每晚起夜1次,已经非常正常了。”张亚红主任自豪的向我们介绍。

    张亚红主任提醒,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腹产都有带来盆底功能障碍的可能,进而引发尿失禁。建议产妇在产后42天过后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盆底功能筛查、治疗,以早发现、早治疗。

                              专家支招盆底肌康复训练

    怀孕、生产几乎是每个女性人生的必由之路,当一个新生命呱呱落地的时候,给家庭带来的欢乐不言而喻,但是,新妈妈们在欢乐、忙碌之余,别忘善待和关爱自己。资料显示,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中,30%左右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

    因此,产后及时检测、评估盆底肌内损伤程度,并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是预防、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盆底康复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盆底康复训练操内容:分娩后两周,及时做收缩、提肛运动训练,每天锻炼2至3次,每次持续3~5秒钟,连续做15至30分钟,以锻炼盆底肌肉,预防尿失禁的发生。

    盆底肌康复训练要点:
1.学会识别并有意识地控制盆底肌。
2.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避免腹肌收缩)。
3.根据盆底肌损伤情况(肌纤维损伤的程度和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

                                                
                                                               [宣传科]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