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烟台首批单独二孩扎堆
2014-11-25

    如今,据去年国家卫计委宣布全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已近一年。从我院产科获悉,近日来,我院三个产科病房全部爆满,首批“二孩宝宝”扎堆出生。

医院:首批“单独二孩”宝宝已经出生了

  在我院产一病房内,产妇初女士正躺在床上休息,一个七八岁的女孩趴在小床前看着里面睡觉的宝宝,满脸笑意,场景温馨而幸福。原来,产妇初女士是一位二胎妈妈,大女儿今年8岁已经上小学,11月14日,他们这个小家庭又迎来一位女宝宝新成员。初女士告诉记者,他们属于“单独”家庭,去年国家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后,就一直盼着正式落地烟台再生一个宝宝。
   “老大已经大了,想着再生一个给女儿作个伴儿,两个孩子总归是好的。”初女士说,后来听说提前怀孕的也符合政策,考虑到自己年龄也不小了,想要就要赶早的,于是,他们就提前开始备孕没想到很快就怀上了,并且还赶上了个“马宝宝”。
   从我院产科了解,目前大多数二胎妈妈都处于怀孕期,不过,也有的家庭的二胎宝宝已经出生了,他们就是赶在政策落地之前提前怀孕的夫妇。

                              医生:今年二胎宝宝明显增多

   政策放开以来,作为直接与孕产妇接触的产科医生,在临床中是否已经感到了变化?
   “以前一年也碰不上几个是二胎的产妇,今年明显多了。”产一科主任严倩说,自己工作20多年,无论是医院门诊上产检和咨询的,还是病房中待产的二胎妈妈,都明显比往年多了不少,大体估算的话,二胎妈妈能占到目前孕产妇总量的20%左右。
  在二胎妈妈中,许多二胎妈妈以“过来人”自居,对产检的重视程度不够,且普遍不如头胎时,主要体现在首次建档和产检时间推迟以及不定期产检,临床上,很多二胎妈妈都是孕后四五个月才来医院初次体检,整个孕期也是经常不按医嘱定期产检;另外就是有些产检项目拒绝做,认为“没啥用”,因为当初生第一个时做了也没啥事。
   很多二胎妈妈认为自己是“过来人”,对于产科医生的建议往往不当回事,甚至还有“不用吓唬我”之类的想法。“其实这都是误区,当初生第一个时没有问题,并不代表二胎也没问题,该做的检查一定要做。”严倩主任解释说,并且,相比头胎,二胎妈妈本身高龄,更容易得妊高症、糖尿病,还有血压、血糖和体重的问题,因此,要更加严密监控各种身体数据。
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二胎妈妈占8成

   那么,抢在政策头一批怀孕的二胎妈妈们,在年龄上是否有着明显的“时不待人”的特点?对此,产一科主任严倩表示说,的确如此,现在门诊上的二胎妈妈绝大多数在35岁以上,若以35岁为分界线,二胎妈妈年龄比例是二八分。
   “35岁以上属于高龄产妇,这时候女性的身体机能可以说一年不如一年,所以本身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家庭,政策一放开便马上备孕,作为产科医生的建议,这也是正确的选择。”严倩分析说。
  据悉,如今,烟台女性生育年龄普遍偏大,多在25岁以后,靠近30左右,其中也有不少女性都是30岁以后才生育,头胎生育年龄的推迟,也直接导致了二胎妈妈大多是高龄产妇。
    严倩主任提醒,随着年龄增大,夫妻俩的身体机能都在下降,孕妇超过35岁后就属于高龄产妇,胎儿畸形的风险增大,孕妇患妊娠期合并症的风险增加。因此建议要怀孕的女性还是符合自然规律,在自己身体条件好的时候怀孕,对母子都好。

专家:建议符合条件的产妇选择顺产


  曾经,我国近一半分娩通过剖宫产完成,剖宫产造成的问题随着“单独两孩”政策的实行日益凸显。
  生育高峰以及二胎妈妈的增加,产科医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工作量的增大,还有高龄产妇风险性增大而带来的工作压力。“头胎剖宫产的产妇,再次怀孕时很容易发生危及孕妇生命的瘢痕妊娠。”严倩主任解释说,瘢痕妊娠是指胚胎着床在剖宫产的旧瘢痕处,这时候,子宫已不再是孩子温暖安全的摇篮,今年以来,临床已经接诊几例由于头胎剖宫产而造成的怀孕时发生风险的孕妇。
   “头胎剖宫产的产妇,生育二胎时也可以顺产,不过大多数仍然选择剖宫产,而这对医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倩解释说,首次剖宫产手术一般主治大夫都可以操作,但是生育二胎时的剖宫产手术则非常复杂、风险也更高,一般需要有丰富经验和级别的产科专家才可操作。
   也正因此,为了将来再顺利生育二胎宝宝,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妇都追求自然生产,如今,烟台市妇幼保健院、烟台山医院通过开展导乐分娩、无干预接产、无痛分娩等新技术,7成以上的产妇实现顺产生宝宝。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