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4日17:35,由拉萨经成都飞往烟台的CZ2666航班准时降落在烟台莱山国际机场,在大批涌出的旅客后面,只见机场工作人员推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旅客,缓缓走向早已迎候在此的烟台山医院工作人员,烟台山医院的工作人员与这位皮肤黝黑的轮椅旅客紧紧握手问候,并慢慢把眼含泪水的他从轮椅上扶起来。这位特殊乘客是来自拉萨的藏族汉子尼玛次仁,与他握手并扶起他的是烟台山医院院长、关节外科专家张树栋。这是怎么回事?
缘 分
相遇:早在2002年,烟台山医院与西藏慈善机构组织慈善活动,利用国庆长假免费为藏族残疾人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时为烟台山医院副院长、关节外科专家的张树栋亲自带队,队员有脊柱外科专家沈炳华、麻醉科主任连京辉、关节外科主治医师刘克贵和手术室护士长孙东绣。当时烟台没有直达成都的航班,需要经转北京再到成都,他们到达拉萨机场后,克服近十五小时乘机、转机的疲劳和高原反应等,坚持自己搬运手术器材以及给藏族同胞准备的“烟台特产”——苹果(寓意吉祥)、龙口粉丝(民族团结长长远远)、海带(高原与烟台的纽带)。迎接他们的,除了慈善活动组织人员外,与他们一起忙活搬运物资的是面带笑容、热情健谈、充满激情的中巴车驾驶员尼玛次仁。
合作:到达拉萨后,尼玛次仁一直配合他们的慈善活动。从贡嘎机场到拉萨小息他们见到了雄伟而神秘的布达拉宫,尼玛次仁用标准的普通话给他们讲解了布达拉宫的历史、藏汉通婚(当时26岁的他娶的汉族媳妇)和藏族同胞对藏传佛教的虔诚。第二天去林芝,沿途经过拉萨桥、雅鲁藏布江和险峻的悬崖,尼玛次仁始终用娴熟的驾驶技术平稳行驶;当他们对神秘的一山、一水有疑问的时候,尼玛次仁都会一一答疑,同时还不停地清唱声情并茂的藏、汉歌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藏汉一家人。
到达医疗地点后,张树栋院长医疗组一行立即投入诊疗、筛选手术病人,尼玛次仁担任藏语翻译。他们一起把四周有瓷砖的餐厅清扫、消毒做为临时手术室,尼玛次仁跑前跑后一起忙碌,需要购买缺少物资,尼玛次仁开车去采购……
友谊:紧张的慈善义诊工作忙碌而有序,他们和藏族同胞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大家都有一种忘我的干劲,有一种实施善行的心态,更有为藏族同胞解除疾苦的迫切责任感。由于他们的积极努力和耐心解说,有12名四肢残疾藏族患者进入了手术计划。手术均如期进行,手术效果让藏族患者及家属做梦也想不到!在欢送他们的锅庄舞晚会上,藏族同胞穿上节日的盛装,跪式给他们敬献哈达,载歌载舞表示感谢!一声声“扎西德勒”,一首首动情歌曲,使慈善医疗队员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为藏族同胞太知感恩而动容,为民族团结做了应尽的工作而自豪。这一切尼玛次仁都看在眼里,在晚会上他演唱了《妈妈的羊皮袄》。在以后的交流中,尼玛次仁说:你们太伟大了,做善事也不宣传,而且捐钱、捐物不分你我,我们就是一家人。此后的日子里他们开始称兄道弟,为友谊、为民族感情频频举杯……
交谈中他们学习了简单的藏语,知道了尼玛是太阳的意思,次仁的意思是长寿。
求 医
疼痛:今年7月,尼玛次仁感觉双髋疼痛,尤其晨起下床明显。到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一个多月治疗不见好转。尼玛次仁把诊断和治疗情况通过电话咨询张树栋院长,并把CT片通过微信传给张院长。张院长看后告诉尼玛次仁腰椎间盘“突出”不明显,怀疑股骨头坏死,建议他进一步查一下。由于住院保守治疗效果不好,双髋疼痛持续加重,国庆节后他又换了一家医院就诊,10月11号确诊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尼玛次仁第一时间与张院长通话:“我该怎么办?”
恐慌:尼玛次仁一听股骨头坏死当时就懵了,除了双下肢疼痛的痛苦,心里的痛苦更大。他在“朋友圈”发微信说:原来害我痛了几个月的病因是它(股骨头坏死),遗憾啊!知道得太晚了。可以看出尼玛次仁承受的巨大压力。
选择:诊断明确后,张院长耐心告诉他要进一步检查,因为引起股骨头坏死可以是多种原因,在进一步检查的基础上再选择治疗方案和治疗医院。治疗方法有早期的减压植骨术和晚期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医院可以选择在拉萨,也可以帮他在成都华西医院、北京等地找医院和医生。可尼玛次仁当机立断说:“那里都不去,就去烟台山医院,我就相信你们。马上办转院手续到烟台。”这就出现了本篇开头烟台莱山国际机场的一幕。
尼玛次仁,祝你在烟台山医院“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