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我院神经内科成功举办帕金森病大型公益义诊活动
2014-05-07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简报
第4期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4月18日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走进文化中心广场举办了帕金森病大型公益义诊活动,现场10位神经内科专家为200余名市民义诊咨询。
规范治疗12年,生活完全自理
在义诊现场,一位73岁的老人来到神经内科于群涛主任面前,原来这是于主任的老帕金森病友。12年前,老人在烟台山医院确诊为帕金森病,经过于群涛主任的悉心治疗,现在生活得非常好,完全能自理。
于主任介绍,帕金森病在老年人中较常见,55岁以上老年人中,每100人中有1人可能患有帕金森病。据不完全统计,烟台市55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达到2万余人。“帕金森病并不可怕,只要及早确诊,规范治疗,疾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于主任说。5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下列情况则应警惕患帕金森病的可能。首先,50岁后出现缓慢发生的不明原因的肢体抖动或颤抖,一般多在肢体静止不动时明显,而活动时可减轻;其次,出现缓慢发生的肢体动作不灵活和僵硬,可表现为写字变小、扣扣子慢、走路不摆手等;出现面部表情差,说话慢和欠清楚,有时口水多;起立或在床上翻身时动作慢,起步困难,经常觉得脚贴在地上而迈不开步子。
腰腿都疼痛 不是老了是病了
芝罘区的王女士今年65岁,这段时间,她腰腿部持续性疼痛、翻身困难,于是来到烟台山医院脊柱科就诊,脊柱科医师通过检查,说不是脊柱科疾病,建议到神经内科就诊。王女士有些不理解:“我腰腿疼痛、翻身困难到神经科干什么?”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女士来到神经内科,经孔敏博士查体,发现患者走路明显小碎步、身体向前倾斜,走路时上肢的摆动明显减少,转身费力,胳膊腿很是僵硬,面无表情,是典型的“帕金森病”,而患者自己一直以为上述表现为老年性改变。
孔敏博士没有给患者任何止痛药物,只给予抗帕金森病药物,第二天疼痛好转,第三天患者翻身基本不成问题。孔敏从这点提示广大市民,帕金森病有时不以运动疼痛症状出现,可能以非运动疼痛症状较为突出。尤其中老年人走路缓慢、长期腰腿颈项部疼痛的患者应警惕帕金森病的可能。
打麻将手不灵活,原是帕金森病
53岁的谭女士很喜欢打麻将,不过,去年开始,谭女士在打麻将的过程中自觉一只手不灵活,起初外人未发现异常,随着时间延长,谭女士手的灵活性越来越差,逐渐被旁人觉察。刘女士这才想起就医,到了当地诊所,按照脑血管病治疗,越治疗病情越重,情绪极度悲观,生活质量明显受到影响。无奈之下,谭女士来到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经孔敏博士查体时发现患者的一只手灵活性明显降低,同时偶可见震颤,经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早期,给予正规的抗帕金森病治疗,患者症状控制得非常好。
相关链接: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原名震颤麻痹,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肢体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等。震颤麻痹又称为帕金森病,是—种影响患者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以上的人群。中国目前已有170万的帕金森患者,超过全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有47%以上的患者从未得到过治疗。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1%患有帕金森病,帕金森已成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凶手”。
肢体抖动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肢体抖动(震颤)不一定是帕金森病。如原发性震颤病人在通常静止情况下,其肢体(以手部最常见)不抖动,但在完成拿东西等精细动作时,如用筷子夹食物或端杯子喝水等肢体出现抖动,也叫动作性震颤。服用左旋多巴治疗无效,但饮酒(尤其是高度酒)后可使抖动减轻。根据抖动侧肢体肌张力不高和有抖动症状阳性家族史,及对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或阿尔马尔治疗有效等可将该病与帕金森病相区别。还有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双侧肢体的细微抖动,同时伴有多食、多汗、心率快、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状。根据甲状腺功能化验检查以及双侧肢体同时出现抖动则可与帕金森病相鉴别。另外,情绪紧张、焦虑、过度疲劳以及低血糖等情况都可出现一过性双侧肢体震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