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烟台帕金森病患者达到2万人
2014-04-10

4月11日烟台山医院专家在文化中心广场举办义诊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清明小长假第二天,神经内科与烟台晚报联合举办“帕金森病健康大课堂”,神经内科专家梁辉主任、孔敏博士主讲,近200名中老年人参与。近两小时的授课结束后,一位治疗效果显著的老人上台为大家表演了二胡演奏。
    4月11日,本周五,神经内科还将在文化中心广场烟台市博物馆西侧举办帕金森病义诊。

                          帕金森病运动障碍门诊成立

    4月6日的健康大课堂,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梁辉首先进行了主题为《与疾病共舞、享快乐人生》的授课。
                                    

 
 

     神经内科梁辉主任作了《与疾病共舞,享快乐人生》的精彩讲座

    梁辉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发病率有高趋势。烟台山医院于2012年成立帕金森病运动障碍门诊,以更为精细、严谨、精细、规范的防治该疾病。准确的诊断、细致的观察、精确地治疗,可以有效缓解中老年病人的病情,提高生活的品质。
    梁辉主任建议,疾病是人生的必然体验,既然不能避免,就应该接受。人生多磨难,谁能无疾患?他以科学家霍金等人举例,告诉大家,带病生存同样可以精彩,生活再困难,也要坚持良好的心态。对于帕金病来说,良好的心态在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老龄化社会带来更多帕金森病患者

    神经内科孔敏博士介绍,帕金森是常见的中老年中枢神经变性疾病,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7%患有帕金森病。“震颤麻痹”是该病的主要特征。由于帕金森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在早期典型症状并不会同时出现,而且某些症状即使早期存在,也往往未能引起病人本人、家属和朋友的注意。
   

 神经内科孔敏博士为市民详细介绍了《帕金森病的精细化管理与治疗》
     
    研究表明,我国50岁以上帕金森病患病率为500/10万;60岁以上为1000/10万(1%);65岁以上患病率为2%。据不完全统计烟台市帕金森病患者达到2万人。作为山东省第二大老龄化城市,烟台的帕金森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
    烟台山医院成立帕金森病运动障碍门诊一年半时间以来,接诊帕金森病患者达到300余人、600人次左右。

                            门诊纠正错诊患者40例左右

    帕金森病运动障碍门诊成立之后,精细化的治疗给许多帕金森病患者缓解的痛苦。孔敏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烟台,帕金森病经常会被误诊。门诊成立以来,纠正错诊患者40例左右,错诊诊断常见如下:将帕金森病错诊为腰椎/颈椎病、焦虑抑郁症多系统萎缩等。另外,还有数十例病人患特发性震颤、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皮质基底节变性、多系统萎缩、生理性震颤被误诊帕金森病。
    孔敏举例说,医院曾收治一名50岁的妇女,不自主运动肢体发作性20余天,加重10天。放院前20余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口角歪斜,言语不流利,被当地医院按帕金森病治疗,反而加重了病情。经过烟台山医院精确诊断,该妇女实际患的是糖尿病偏身舞蹈症,“血糖无高,经过降糖以及服用药物,第三天症状明显减轻。”孔敏说。

                          用药不规范的患者达60%

   
     孔敏认为,慢性病的治疗应该更加精细。有的患者每天吃三次、半片药物,自己认为病情明显缓解了,就更不到医院诊疗。以后病情加重就擅自加药,最多的患者加到一次8片药,导致病情无法控制。
    根据医院统计情况,目前患者用药不规范的达到60%左右。孔敏提醒患者,应按时就医,保存病例档案,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不可随意增减药品。
    从大课堂现场情况看,患病者显示男多于女。孔敏确认了这一特点。她表示,这种病起病慢,进展缓慢,呈N字形进展:先是一侧上肢,然后对侧上肢,接着同侧下肢,然后对侧下肢。
    为了区别于其它相似病症,孔敏博士总结了帕金森病的各种症状,提醒大家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包括:在床上翻身困难、步态缓慢、拖步、慌张步态等;头部症状表现为面具脸,说话犹豫,语调低平及构音障碍、强迫性闭眼、吞咽困难、流涎等;非运动状症表现为:焦虑抑郁、非常逼真的梦、续断的睡眠、体位性低血压、胃肠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

 


     帕金森病防治健康大课堂现场,老人们认真地听着专家讲座


 
    




一位治疗效果显著的老人上台为大家表演了二胡演奏

医院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