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疾病是严重危害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近年来,肾脏病的发病率已从10年前的1%上升到近年的10%,烟台山医院肾内科副主任袁东介绍,不良的生活方式、人口老龄化、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都是导致慢性肾损害的重要因素。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是防治慢性肾脏疾病最有效方法。
关注慢性肾脏病的症状
大多数慢性肾病患者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较少,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表现为经常疲劳、乏力,眼睑、颜面、下肢(尤其踝关节)浮肿,尿中大量泡沫、尿色异常,排尿疼痛或困难,夜间排尿次数增多。
出现肾功能不全时,会出现疲倦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腰痛、夜尿增多、全身水肿、血压升高呼气带尿味、骨痛、皮肤瘙痒、肌肉震颤、手脚麻木、嗜睡、反应迟钝等表现。进入尿毒症晚期时,症状加重,并会导致心、肝、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很高。
肾脏病必须早期防治
慢性肾病如不早期防治,病情将逐渐加重,直至发展到尿毒症,不仅损害患者的健康及劳动能力,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也极大增加了医疗费用。约20%- 30%的肾脏病患者由于肾脏病防治知识缺乏,就诊时发现肾功能已发展至不可逆转的阶段。
只有做到早期防治,才能大幅度降低慢性肾病的患病率;对已有慢性肾病的患者来说,才可能显著延缓肾功能的恶化速度,推迟进入透析的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费用。
为了早期防治肾脏病,袁东副主任建议将肾功能评定列为40岁以上的人常规体检必查项目。50岁以上的人,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患者和吸烟者,都应当定期检测尿蛋白和血肌酐,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者要主动定期进行尿及肾功能检查。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出现糖尿病肾病
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会有30%~40%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查尿常规;患糖尿病5年以上的人,每年至少应做两次检查。也有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同时合并其他肾脏病,此时的治疗与糖尿病肾病又不完全一样。因此,糖尿病患者出现蛋白尿后,应到肾脏病专科就诊。
袁东强调,尽管慢性肾脏病的危害超乎想象,但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就可实现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即使已经患病,经过早期积极治疗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其发展,与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